澧水石门至澧县航道工程为“十四五”期首批开工建设的省重点水运项目,建设内容涵盖大型船闸、电站、泄洪闸、特大桥、航道疏浚等,土石方开挖和混凝土工程量大,工程地质和周边边界条件复杂,是省内低水头枢纽改造难度最大的水运项目,也是我省在建投资规模最大的水运项目,概算总投资36.92亿元,建设总工期48个月,计划2025年9月建成投产。项目开工以来,我们始终以打造“国家优质工程”“平安百年品质工程”“平安工程”为总目标,创新管理理念和管理手段,统筹推进项目建设,先后荣获2021年省重点建设项目目标管理优胜单位、2022年度优秀省重点建设项目、全国“安康杯”竞赛优胜班组等荣誉,并被推荐为“交通运输部平安百年品质工程示范创建项目”。
一、多措并举,积极破解建设难题
一是科学论证导流方案。已建青山枢纽堤防标准低、防渗效果差,我们通过施工导流整体模型试验,合理确定工程施工围堰挡水标准和子母堰高程,并利用已建枢纽和两岸永久防渗结构作为围堰临时防渗线,既降低了工程防渗费用,又有效解决了已建枢纽防渗、防汛等难题。二是优化枢纽平面布置。已建艳洲枢纽坝址附近受生态红线制约,且地质条件复杂,不仅有地震断裂带穿过,坝址内岩体破碎并呈顺层倾斜分布,下游还有长达100米以上的深厚覆盖层。为最大限度减小船闸拆建的工程开挖量和地质风险,我们多方比选、优化布置,确定将已建艳洲电站下移至已建闸坝同一坝轴线处重建,并采取“船闸引航道外置布置”“船闸闸墙与电站厂房共用布置”“顺层坡边坡支护”等措施,在紧邻已建闸坝宽约234米的狭窄河床内新建船闸、泄水闸、桥梁等建筑物,确保项目建设安全的同时实现投资效益最大化。三是创新工艺工法。艳洲枢纽创新采用预制砼模板加水下砼作为纵向围堰,并在窄河段分期导流,打破传统土石围堰对施工条件的限制。针对项目围堰施工处于已建艳洲电站发电尾水的不利影响,创新研发无封底的水中大规模混凝土预制套箱围堰施工方法,发明混凝土预制套箱整体拼装施工装置,既保证施工进度,提高安全可靠性,又尽可能减小施工期对已建电站发电影响。开展混凝土套箱围堰防渗技术、新老围堰衔接处理关键技术等课题研究,形成一整套山区高水头大型船闸深基坑施工关键技术,为今后国内类似枢纽改造提供借鉴。
二、精益求精,强化项目质量管理
一是全面推行水运建设施工标准化。编制一线班组施工精细化工艺手册,并首次同步在电站厂房施工中参照执行施工标准化指南(船闸分册)标准,施工情况纳入合同管理,考评结果与费用支付和信用评价挂钩,建立起“实施有标准、操作有程序、过程有控制、结果有考核”的规范化管理体系。二是严格实行首件工程样板制。制定项目首件工程认可制实施办法,以首件工程引领后续同类工程施工,并组织召开首件总结会,从“人、机、料、法、环”等因素对施工环节进行剖析,进一步提高施工质量。三是开展质量通病治理。制定质量通病治理专项方案,从管理行为、施工工艺、实体及外观质量三个方面入手开展质量通病治理,项目原材料、实体质量抽检、分部分项工程一次验收等合格率均达100%,混凝土实测钢筋保护层厚度合格率达90%。特别是针对混凝土骨料主要利用项目疏挖加工料的这一情况,采取优化混凝土配合比、提高砂率及控制砂尾料等措施,确保工程质量总体水平再上新台阶。
四、压实责任,提高工程绿色环保水平
一是践行绿色发展理念。我们高度重视生态和环境保护工作,在设计阶段全面落实环评批复相关要求,生态环保工程投资达4489万元。施工期委托第三方环保、水保监测单位对施工现场及周边实行抽检和实时监测,确保项目建设满足环保水保要求。二是综合利用疏浚砂石。在省内水运工程领域首次在概算编制阶段考虑将航道疏浚砂石用于项目自身建设,节约投资约1.5亿元。同时,疏浚砂石利用后,节约弃渣用地450多亩,有效减少占用当地土地资源空间。三是强化施工环保措施。项目实施过程中采取了生活垃圾分类处理、耕植土剥离和集中堆存、永临边坡结合防护、废水处理再利用、全封闭式砂石料仓、配置泥浆专用运输车和环保渣土车等一系列措施,实现工程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的有机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