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7日,湖南日报微信公众号湘伴发表题为《湘西北水域,“航标灯精神”在闪闪发光》的文章,讲述常德航道人发扬“燃烧自己、照亮航程”的航标灯精神,全力护航沅水、澧水航道,确保航道人畅其行、物畅其流。现为您分享全文如下——
春节临近,湖南水路春运迎来高峰时段。
在湘西北水运的重要水系沅水、澧水水域,有一群日夜坚守的“幕后英雄”,护航着沅水、澧水航道人畅其行、物畅其流。他们是来自常德航道事务中心的一线航道人员。
常德航道事务中心航道人员在进行航道维护。
近期,记者跟随常德航道事务中心武圣宫航道管理处出航,体验航道人的航道维护工作,感受他们“燃烧自己,点亮航程”的新时代“航标灯精神”。
2月5日,常德航道事务中心津市航道管理处职工给航标清除积雪。
他们是航道保畅的“幕后英雄”
冬日的河风清冷袭人,一艘航标艇行驶在淞虎河上,武圣宫航道管理处职工李振祥穿着救生衣站在船头。
“路上有标志标牌,水上有航标。我们要确保航道安全畅通,航标标位准确、颜色鲜明、灯光明亮。”李振祥介绍,河水的情况比陆地复杂,哪里有浅滩,哪里有障碍物,在水面上用肉眼是看不到的。如果没有航标的指引,船舶就会搁浅。
当船只靠近一处红色航标,李振祥抄起拖把和水桶,一个大跨步迈上去,顶着寒风熟稔地清理航标。
这是李振祥的日常一天,而他一干就是36年。
李振祥(右)和同事在清理航标。
航道保护是航道管养的重点工作之一。航道日常工作必须确保航道轮廓清晰,保障航道宽度、水深、弯曲半径符合设计要求;发现危害航道的异常情况,要及时进行处置和恢复。
2018年7月,一艘汉寿籍矿砂船在武圣宫航道管理处辖区航段与货船相撞,发生翻沉。李振祥与同事迅速赶往事故地点,并第一时间完成应急设标。担心过往船舶不熟悉航道,李振祥在事故地点值守了七天七夜,只为保障过往船舶的通航安全。
洪水期浪渣漂浮物多。“树枝、藤蔓等大片附着在航标的锚链上,用钩子都扯不下来。下雨天水流湍急,很容易造成航标移位,从而影响航道的安全畅通。”李振祥说。
武圣宫航道管理处职工在洪水期间处理浪渣漂浮物。
有一年的洪涝灾害期,李振祥与同事在日常巡航中发现,航标艇的桨叶不慎被漂流物缠住,船舶无法正常航行。如不及时将缠绕物清理干净,船舶持续失控,后果不堪设想。李振祥和几位同事挺身而出跳进水中,用竹篙扒,用手拽,清理桨叶上的缠绕物,消除了安全隐患。
常德航道事务中心管辖着650.7公里高等级航道,辖区来往船舶密度大,吨位大,航标挂损率高。
“往往出门巡航时航标还好好的,回来后通过电子巡航发现又有新挂损;此外,由于山区水位涨落快,航标会在较短时间内发生比较大的移位。”津市航道管理处处长肖红兵说,航道人员总是不辞劳苦,再次出航。
2023年7月,澧水津市段水位最高一天涨了6米高,津市航道管理处负责维护的30多座水上航标全部移位。航道工作人员清早就出航恢复标位,忙到晚上才回来。去年10月底,受沅水凌津滩航道低水位影响,凌津滩船闸上下游滞留了30多艘船舶。
常德航道事务中心凌津滩航道管理处工作人员对凌津滩电厂下游的航道进行探测,及时向船民提供航道信息。同时利用电厂夜晚发电尾水提高水位、达到通航条件的有利时机,通过增设助航标志,引导船舶安全通过凌津滩航段,重新启航。
他们是“航标灯精神”的传承者
常德航道事务中心蒿子港航道管理处处长刘云岳是“航道二代”。他的父亲是一名航道站职工,刘云岳自幼便见证了老一辈航道人的艰苦。
“在没有电气化的煤油灯时代,父辈们每天早上将航标灯一个个收回,将灯罩清理干净、添满油,到了傍晚又一个个放回航标顶端点燃。日复一日,周而复始。”刘云岳回忆说。
“人没有眼睛就看不见,船舶没有航标灯指引,就不能安全航行。”父亲质朴的话让刘云岳牢牢记住了航道工人的职责。
刘云岳(右)和同事对航标灯进行日常保养。
四十多年来,航标灯从最初的煤油灯,到使用空气干电池的半导体霓虹灯,再到具有遥控遥测功能的智能化航标灯;航标船从上个世纪80年代仅20匹马力的机帆船,到现在300匹马力的快艇;测量水位的工具从竹篙子到现在的水深探测仪,航道养护工具和养护方式逐渐现代化、科技化。而始终延续不变的,是一腔青春热血献给大江大河的“航标灯精神”。
据了解,不少航道人都自称为“厨子”。这是因为他们需长期坚守僻壤,习惯了以船为家、以站为家,“自给自足”,练就了一手好厨艺。他们夜以继日地守护在江河边,巡航、设标、调标,风雨无阻地保障航道安全畅通。
固定航标的锚链、锚石有几百斤重,过去就靠着航道职工手拉肩扛。现在航道站配备了绞缆器,但依然需要小距离的人力调整。刘云岳和同事们经常是鞋袜一脱,直接下到河里拖标扯锚。
2021年汛期,刘云岳带领工作人员巡航转标。当巡航到津市一桥航段附近时,发现一艘六七米长的渔船挂在一采挖工程船上。“当时浪渣不断聚集,再不及时救援,渔船极有可能翻沉,不仅造成船损,更有可能因渔船的阻水造成采挖船走锚发生漂移,将严重影响下游津市大桥和航道通航安全。”大家不顾湍急的水流,靠近渔船,刘云岳和同事巧妙地将缆绳捆绑在渔船上,再命令航标艇全速前进,终于将渔船拖了出来,消除了安全隐患。
像刘云岳这样在父辈影响下投入航道事业的“航道二代”,在常德航道事务中心并不少见,甚至“航道三代”“航道四代”都不乏其人。他们在沅澧大地,恪守着“燃烧自己、照亮航程”的“航标灯精神”,兢兢业业、默默无闻地工作,为航道的安全畅通贡献力量。
他们是甘于奉献的“水上雷锋”
在高强度、艰苦的日常工作之外,航道人员还主动承担了不少职责之外的、公益性的水上事务。
2019年8月的一个晚上,澧县航道管理处二圣滩航段一艘益阳的船舶失火。该处6名工作人员一起驾船紧急赶往现场,利用船上的两个消火栓,将水枪压力加到最大开展救援。由于灭火及时,为船舶挽回了近300万元的损失。
2021年的一个清晨,两名游泳爱好者被卡在两艘空船船头档里,随时有溺水的危险。常德航道管理处职工听到求救声,驾驶航道执法艇将两人拉上船艇,随后将其带至趸船,打开空调,为他们准备姜茶和棉衣御寒。由于救援及时,两人身体无大碍。
2023年,“湘怀化货9168”“赣九江采0070”大型船舶先后发生搁浅,分别在凌津滩航道管理处、保河堤航道管理处救助下,成功脱浅。
水上救火、转移受困群众、救助船舶……这些惊险动人的故事,常德航道事务中心各个基层航道单位能讲出“一箩筐”。
“航道工作人员应对水上工作有一定的经验,大家做这些都是为了一个目标——守护航道的安全畅通。”大家不自觉地把这些当成了自己的分内之事,哪里需要,航道人的身影就活跃在哪里。
常德航道事务中心工作船艇出航。
一盏盏航标灯,照亮了三湘四水,也见证着一代代航道人的守护故事。
“铸就美丽主通道,不负湖湘万古流。”这是湖南航道的品牌文化,是驱动湖南水运事业高质量发展的精神力量,也是镌刻在每一位湖南航道人心中的铮铮誓言和光荣使命。